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漯河 > 正文
天天看点:有百余年历史,能否重振?漯河人来聊聊
2023-02-10 10:58:13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今天,是正月十九,有着100多年传统的漯河 正月十九会已停办多年。

自漯湾古镇开街之后,有市民呼吁,如果能在漯湾古镇重振漯河的 正月十九会,那该多好啊!

漯湾古镇以牛行、汉字、码头、商贸、民俗文化为元素,规划有老酒博物馆、水街游船、主题演艺、灶王殿、文峰塔等62大文旅节点,复原了明清特色古建筑群,活化了漯河城市历史记忆。


(相关资料图)

就在去年, 漯湾古镇已 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命名为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央视也对漯湾古镇进行了报道,知名度不断上升。

如果能在漯湾古镇重振漯河正月十九会,不仅让传统民俗文化焕发活力,又完善了漯湾古镇文化遗产展示,更能进一步丰富漯河春节假日旅游经济业态。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漯河“正月十九会”的由来

漯河正月十九会为中原其他地市县所少见,是漯河独有的风俗文化节日,它起源于民国初年( 1914年或1915年)。当时随着京汉铁路的开通,漯河作为一个商业重镇迅速兴起,商业领域不断扩大,行栈纷纷设立,贸易额急剧增加,人口很快超过城内(郾城县城)。民国四年( 1915年),栈运公司已发展到18家,并筹建了车站商务会(地址在原老街商会巷东边),会长为谢锦商。当时商务会和商民议定,为了避免与城内的元宵节(正月十五)相冲突,就把漯河的元宵节改在正月十九日。

1935年2月出版的《大华晨报》登载的《漯河十九会之花絮》中说:

当时郾城城内尚较漯河繁荣,四乡赴会者,斯日(元宵节)多往城内,来漯者较少,改期十九盖以避免抵触而广招观众也。迨及漯河生意日渐发展,而历年来之十九会,其热闹状况,较城内之元宵节更为繁华十倍也。唯往年偏于寨内,以后三年来,寨中大商店均移至车站,因此十九会之中心点无形移至车站。

从1915年起至今,漯河十九会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了。80年前,《大华晨报》记载漯河十九会的盛况,现抄录两段,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会者开始出动,摩肩接踵,络绎道上,漯河市面上顿呈现繁荣,各商店装潢门面设置唱机,引得一股村老、村少、村姑、村婆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般东张西望不已...日来,两台大戏又演,各处均万头攒动,异常拥挤,而各种故事,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除城内元宵节所有之狮子、罗汉、竹马、高跷、二鬼板跌、龙灯之杂耍外,尚有本地扮演及外方参加之旱船、肘个、驮个、武术、彩架、老背少、魔术、打老虎等十余种之多。各组演员均异常卖力,武术用真刀真枪,神出鬼没,博得彩声不少。驮个多是八九岁之男女孩童扮演,下有人驮起,舞姿婆娑,宛如凌波仙....十九会还是妇女解放日,而女性中尤以乡间女占多数。她们终日在家劳累,今日放开胸怀到漯河玩赏一番,可算是生平难遇的解放日子了。

你在郾漯道上观看,一路大小车辆源源而来的都是此辈斋公们。到达漯河后,有许多人夜晚没有地方住宿,竟成群结队挤在商号的屋檐下,但他们还不觉其苦呢...此..马路街、老街人山人海,几无隙地。

城东高跷会,行至东站老街,中有扮旦角者,媚态惑人,因演唱颇久,汗珠涔涔,如雨后梨花。适一女郎年方二九,立视良久,心为之醉,正出神间,忽闻该旦角喊着要手巾擦汗,该女不假思索将香巾奉送。观众一阵哗笑,女面骤赤,不雕其羞。同行三妇,似嫂娣行,一时情急,高呼瑞妮,解围而去。

这些记载,对漯河历年之正月十九会的盛况记述有一定代表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路街、老街已显狭窄,十九会之中心已移至人民路、交通路、体育广场。

如何恢复正月十九会

让漯河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焕发新活力

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吧!

来源|情满漯河

责任编辑:hN_1026